入秋之后,文章里西溪濕地的詩情畫意就會變成綠意盎然間的現實。福堤上有人在叫賣火紅的柿子,有意無意地提醒人們即將迎來的“火柿節”。很少人在意這條將濕地公園一分為二的路堤名字背后的喜慶深意,對人們來說,那份喜慶味兒早已和整個公園渾然一體,就像很少人會留意隱于曲徑通幽間的天堂硅谷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堂硅谷)一樣。
擇址于此,天堂硅谷很明顯想要一份“鬧中取靜”—經過 19 年的探索和實踐,天堂硅谷圍繞浙江優勢產業,不斷用專業能力為有實力、有潛力、有理想的浙江優質企業輸送資本、管理經驗和產業上下游資源。在風起云涌的金融市場面前,站在諸多實體經濟身后的天堂硅谷必須守得起專注、耐得起寂寞、經得起誘惑。
緣起1999:跨越20年的委重投艱
在靠近河邊的辦公室里,天堂硅谷董事長何向東已在早早地招呼來客,他腰板筆直、笑容和藹,低調而利落。
長期深耕金融領域的何向東對天堂硅谷一路走來洞若觀火。于他而言,天堂硅谷的誕生既有偶然性,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極富傳奇性。
“浙江省是民營經濟大省,各屆政府對省內企業的創業創新都非常重視。1999 年前后,全國萌生了最早的一批私募企業,考慮到經濟體制趨向成熟,省政府亦開始醞釀,提出在浙江也要成立一個這樣的機構,專門用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作為探索市場經濟的“橋頭堡”,浙江省政府有關部門領導與部分企業家早已意識到:企業要走創新升級之路,單純依靠自主投入和銀行支持是遠遠不夠的,民間資本力量的融入是大勢所趨。幾經商議與討論,天堂硅谷終在 2000 年 11 月 11 日正式成立。這是一家由浙江省政府牽頭,聯合十幾家省內上市公司、省內知名企業共同組建的專門從事高科技產業創業投資的公司,是第一批在中國成立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諸多標簽令天堂硅谷一成立就自帶“主角光環”,同時也意味著其身上承擔著更多的期許、更重的擔當—中國“私募基金”概念普遍現于 2006 年,在那之前毫無成功案例可考,“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用在天堂硅谷身上恰如其分。
“眾所周知,‘硅谷’是世界創新創業的熱土和代名詞,杭州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以此命名,寄望在杭州打造一家支持國家自主創新發展的創投機構,成為中國的硅谷。”
摸索發展:樹立規范化基金托管典范
“早期創新科技企業創業非常不易。受行業特征所限,必須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天堂硅谷出現以前,他們大都靠自由融資、個人資金,銀行也很難提供融資支持,公司經營發展和擴大再生產都面臨巨大壓力。”
何向東將天堂硅谷成立后的第一個五年視作“起步摸索期”,是一個“交學費”的階段。在此期間,天堂硅谷主要以自有資金出資支持中小創新企業發展。2001 年,天堂硅谷投資“創業軟件”,后者于 2015 年上市,帶來了不菲收益。
2005 年 5 月至次年 8 月,對天堂硅谷來說是一段“實現嬗變”的過程。在這段日子里,天堂硅谷高層審時度勢,提出必須要實施改革,實施管理層承包經營,更名為“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以及國家對陽光私募基金的支持,天堂硅谷在 2006 年成立了國內第一支規范運作的公司制私募創業投資基金,以拉動民間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私募基金怎么做?要遵循哪些規則?在毫無先例的情況下,天堂硅谷主動找到銀行,要求銀行托管創投基金。2006 年,天堂硅谷和浦發銀行合作制定出第一份銀行托管版本,在全國率先創立規范決策、銀行托管、外部監控等創投管理模式。這份托管版本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此后各類私募基金托管模式,便是在其基礎上逐步完善而來的。
陽光私募引入銀行托管體現了天堂硅谷對投資人負責任的態度,以及對自身人員的嚴格道德管控,此舉得到了《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起草小組成員、中國《證券法》《信托法》《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組組長王連洲老先生的認同與贊賞。天堂硅谷為行業提供了樣本,也為私募基金“受人之托,代客理財”之天職樹立了典范,為今后的發展打好了基礎。此后,天堂硅谷于 2009 年成為科技部第一批政府引導基金的合作者。
主動轉型:首創“PE+上市公司”模式
2010 年,隨著全民 PE 熱潮的興起,天堂硅谷意識到一級市場的風險越來越大,主動謀求轉型,業務布局從單純的創業投資向產業并購領域延伸。2010 年底,天堂硅谷董事會敏銳地指出:“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可能只有 IPO 一條退出路徑,一定會走到并購、產業整合這條路”,前瞻性地提出要向產業并購與整合方向做探索,并成立團隊開拓并購業務。2011 年,天堂硅谷與上市公司大康牧業成立了“產業整合并購基金”,此舉不但是天堂硅谷并購業務的突破,也首開國內“PE+ 上市公司”模式之先河。
何向東認為:“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無論是做主動轉型,還是探索并購新業務都是很不容易的。我們轉型的重點,是要繼續幫助上市企業做強做大。轉型意味著陣痛,因為人都有慣性和惰性;轉型還意味著爭議,但最終‘PE+ 上市公司’并購創新模式得到了證監會的肯定和支持。”
監管部門的認可堅定了天堂硅谷的信心。2012 年,母公司硅谷天堂收購了斯太爾,收購了奧地利新型柴油發動機研發團隊,后裝入國內上市公司——這是國外標準的收并購模式,名震一時。與此同時,天堂硅谷在定增領域不斷探索,還成立了自己的地產基金,不僅為投資人提供多元化的產品,也創造了良好的收益。
從做“負責任的股東”到“專業聚焦”
2013 年,天堂硅谷業務已實質覆蓋股權投資、并購整合、定向增發、夾層投資等多個領域,形成了短、中、長期相互補的多元化產品體系,成為浙江省內第一家民營控股的資產管理集團。
“我們希望通過自身的專業能力,為合作伙伴和投資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盡好信托責任。也正是得益于業務轉型,天堂硅谷避開了2012—2014 年期間資本市場 IPO 暫停的被動局面。”
2014 年,天堂硅谷成為全國首批 50 家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之一。此時,天堂硅谷提出要做“負責任的小股東”,提倡通過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幫助企業做更多的增值服務,并參與了多家國企改革、成立區域政府產業基金,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從一開始以提供資金為主,到后期更多關注企業實現價值增長,我們和企業一同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享受企業成長的‘增量’,不斷產生正向影響。”
2016 年,天堂硅谷把并購概念又往前推進了一步,提出要做“負責任的戰略股東”—不做“門口的野蠻人”,從公司戰略梳理、內部運營等各方面,幫助上市公司真正做到創造價值、提升價值、改變價值,最后分享價值增量。
何向東表示,資本和實業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互相支持的關系,結合得好了,更是一種共生共贏的關系。“尤其是近年來,股權投資成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創新資本、激發經濟活力的關鍵力量。中國經濟要轉型,核心邏輯是要調動足夠多的社會資金和資源到新經濟上。私募股權基金通過高度分散的市場化投資直達實體經濟,承擔投資風險,支持企業創新,不僅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融資成本,更擴充了企業資本金,降低了企業負債率,是科技創新企業的孵化器和助推器,也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從 2015 年開始,隨著一二級市場簡單套利機會漸小,天堂硅谷首次提出“專業聚焦”戰略—積極引導各條線團隊深耕到各自熟悉的細分行業中,著重加強價值判斷、項目獲取和增值服務等能力的建設。2017 年,天堂硅谷引入“行業合伙人”概念,借助行業專家的力量,對重點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風險、收益形成做出準確的預判。
目前,天堂硅谷已投資上百家專注于以大數據為主的信息技術、以“中國制造 2025”提及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高端制造業、以生物制藥為主的醫藥健康,以及消費升級四大領域的企業。伴隨“專業聚焦”戰略的成熟,天堂硅谷也日益增強了投資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公司于 2016 年將注冊資本增至 12 億元,2019 年公司名稱去掉了“浙江”二字,并實現以杭州為業務中心,輻射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地的全國化布局。
打造百年老店:享受有道德的快樂
近 5 年來,天堂硅谷存續基金實繳管理規模逐年攀升,年均增長率達到 43.13%。管理費增長 3 倍,業務規模增長 4 倍,凈利潤增長 10 倍,最高峰時增長了 25 倍。截至 2019 年 8 月底,天堂硅谷在管基金 158 只,實繳基金管理規模 127 億元,認繳規模超過 690 億元。共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項目 100 余個,其中通過 IPO 或借殼、并購等方式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超過 36 家,新三板掛牌 19 家。
何向東常對同事開玩笑說,2020 年 11 月 11 日是天堂硅谷的重要日子,要順利地“過好 20 周年生日”。“市場好的時候要保持冷靜,市場不好的時候敢于轉型,才能活得比其他公司長久。”
一方面,天堂硅谷以杭州為基金總部,在北京、上海等地組建專業團隊,為資產端準備充足的彈藥;另一方面,集團非常重視投資管理、風險管控等工作,重點強化了投前盡調、投中決策與服務、投后管理等工作,并加強了投資復盤和飛行檢查,做好全員、全流程風險管控,做好前臺價值創造的伙伴。
“完善的風控體系是天堂硅谷引以為傲的資本。風控部直屬于董事會,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按照制度流程行事。在天堂硅谷,一個項目是否可以投資,董事長說了不算,如果團隊調研后投決會認為不行,完全可以否決。”
除了以市場化手段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助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天堂硅谷還支持教育和環保事業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如捐贈浙江大學、杭二中、文瀾中學的教育創新基金,捐贈西溪濕地環保基金支持環保事業發展。此外,天堂硅谷也是錢塘江金融港灣公益基金會的創始發起人,發起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慈善義工協會。
何向東表示,“天堂硅谷核心價值觀是包容、和諧、快樂,我們鼓勵每個人保持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依靠制度和流程來管理公司,通過自身專業能力享受‘有道德的快樂’,希望通過群體的智慧,將天堂硅谷打造成投資界受人尊敬和信賴的百年老店,樹業界之標桿!”
(轉載自:《浙里精彩》浙商創業創新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