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VC深陷退出困境無力自拔。數據顯示,上半年退出案例下跌至831筆,同比下降33.6%,被投企業IPO案例雖增至471筆,但回報倍數卻在向下走。業內希望科創板上市交易,能夠緩解VC/PE退出壓力,但能否真正獲利退出,仍需等待解禁后的表現。
科創板緩解退出壓力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831筆,同比下降33.6%,被投企業IPO案例增至471筆,但回報情況不佳。
7月份,科創板開市交易,大量機構投資項目在科創板成功上市。清科數據顯示,7月IPO退出數量大幅增加,共發生415筆,環比上升176.7%。
天堂硅谷資產管理集團合伙人周旼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天堂硅谷投資的項目已經有4家在科創板及港股上市,另有多個項目正在排隊。但他表示,一級市場退出情況還難言改善。“科創板還沒有進入解禁期,而主板還處于估值歷史低位,即使解禁期后的一些股票資產,市場也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它們的價值,所以會考慮階段性繼續持有。”
昆仲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王鈞認為,近期國內資本市場的退出重點是科創,主板IPO節奏并不快,美股和港股在多次破發后不太景氣。近期科創板的推出對做科創投資的機構是重大利好,但現在談回報還為時過早,還要看解禁期過后,企業的表現。
基巖資本副總裁岑賽銦直言,科創板還沒有形成估值基準,“一級市場估值高不代表二級市場估值也高,許多企業會調低IPO估值,這在港股、美股已有很多先例。科創板新股定價主要看二級市場參與者的資金充裕程度和科創板新股的供應量,未來如果科創板投資標的減少,二級市場可能會爆炒,但如果標的持續快速上市,二級市場估值就會回落。”他指出,雖然科創板的推出給了項目更多的退出渠道,但是并不等于投資機構就一定能賺到錢。
同創偉業資本管理合伙人唐忠誠表示,2017年,IPO提速,成為人民幣基金退出的大年。希望今年受科創板帶動也出現一個退出大年,但目前創業板和主板的IPO依然很難。
一手抓投資,一手抓投后管理
唐忠誠表示,現在投資人關心的不光是IRR(內部收益率),DPI(投入資本分紅率)也很重要,很多機構把投后管理和退出作為重要工作。“上半年我們提出四個重點:資金、研究、體系和地域。第三點非常重要,投資公司要有體系,體系是能力的一部分,包括運營管理體系、風控體系、投資體系,還有投后管理體系。老牌投資機構經過多年運作,積累了很多在管項目,退出管理非常重要。”
周旼分析,創投機構在退出方面會遇到四大挑戰:一是企業所屬行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導致企業經營不達預期,對賭條款要不要觸發,如何客觀理性的處理企業生存問題;二是企業不適合國內IPO,而境外退出將面臨海外不可測的二級市場環境,如何與企業實控人和股東達成資本化路徑共識是一個挑戰;三是IPO上市后,二級市場估值低于投資估值,是繼續堅守還是止損退出成為挑戰;四是機構不具備二級市場能力導致退出股價低于投資人預期或偏離市場均值過大。因而,投前要優化投資約束性條款,保持與中介機構、監管機構、交易所的良好溝通,尋求創新和多元化IPO路徑。此外,還要建立與上市公司深度互信,適時推動上市公司并購的退出方案。
岑賽銦認為,投資機構最重要的還是在源頭上把控好項目的風險。要想降低風險,就要做到對公司估值有清晰的認知。要想不虧錢甚至多賺錢,入股的價格就極其重要。在市場火熱估值炒上天的時候不能跟風,在市場低迷估值合適的情況下要敢于出手。對于公司估值的把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機構的成敗。
王鈞也強調,投資的重點還是“好公司”,不管資本市場如何變化,總有退出的機會。
(轉載自:中國基金報;記者:房佩燕)